江苏五分

江苏五分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详细内容
基本信息 >> 正文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十三五”发展规划 (待定稿)
日期:2018-09-26 16:50:48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903

前 言

十三五2016-2020)时期是学校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攻坚时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内涵,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重要时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以及《盐城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和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提升内涵、跨越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五年。在上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全校教职员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抢抓发展机遇,整合盐高师、阜高师两校资源,顺利完成迎评升格,成功入列高校平台,初步实现办学转型,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办学成就

1. 办学规模日益增大

学校现有五年一贯制学生7173人。其中,师范类专业学生5024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3535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1489人)。2013年起学校承担免费男幼师培养工作,在校免费男幼师学生149人。

2. 专业设置逐渐丰富

学校有13个五年一贯制专业。其中,师范类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2个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包含小学文科、理科、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7个专业方向,职教类专业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商务英语、酒店管理、应用韩语、商务日语、应用阿拉伯语、计算机应用技术、音乐表演等11个专业。

3.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学校有教职工590人,专任教师518人。其中,本科以上专任教师500人,占全体教师的96.52%;研究生学位126人(其中博士3人),占教师总数的24.32%;在读硕士82人,占全体教师总数的15.83%。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22人(其中正高7人),占全体教师的42.86%;中级职称162人,占全体教师的31.27%

学校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人;“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39人,占教师总数的7.53 %。学校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水平呈上升趋势。

4. 教学科研稳步推进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与学术科研,不断加强项目研究和经费投入,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科研成果不断涌现。2013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5+2专转本考试升学率均在70%左右。在近四届全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和全省高职院职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十二五”以来,承担省级课题36项,发表教科研论文12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4篇,出版各类专著和教材43部。

5. 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实践取向、能力为重、师范为主、艺术见长的办学特色。一是办学实践取向鲜明。始终坚持面向乡村教育、面向基础教育办学,积极为农村和基层小学、幼儿园培养优质师资。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始终坚持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基本功和能力训练。深入研究基础教育规律,着力助推农村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全市幼儿园、小学课程改革与教育发展研究的中心。二是艺术教育成绩斐然。艺术教育办学历史悠久,音乐、美术师范专业30多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鲁迅艺术学校并入后,更加壮大了艺术教育的实力。艺术教育办学成绩显著,学校为盐阜地区培养了大量的音乐、美术教育工作者,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艺术从业人员,许多学生在国家、省市的艺术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学校在历次大型比赛和演出中屡获殊荣,艺术教育的办学成绩享誉省内外。积极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贡献。学校开办淮剧专业、杂技专业,培养了多名小梅花奖得主,培养质量受到广泛好评,各艺术团体纷纷上门寻求定向合作培养。

6. 社会服务初见成效

聚焦国家和区域的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办学实践起步早。为顺应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学校陆续创办了韩语、日语、阿拉伯语、德语、信息技术、动漫、环艺、市政、建筑等专业,十二五期间,又开设了港口物流、酒店管理、音乐表演、高铁乘务等专业。韩语专业办学日趋成熟。随着中韩合作的不断深入,韩语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学校加强与韩国高校和在盐韩企的办学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韩语专业人才,成为全国较大的韩语人才培养基地。精心办好建筑、旅游、信息、港口等专业。为策应国家沿海经济大开发,在原有办学的基础上,优先打造建筑、旅游、信息、港口等专业,既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紧缺人才,也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实现了校企双赢,有效推动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7. 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学校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美国圣地亚哥郡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交流互访,与SDSU签订了加强合作、互换师生的意向书,与美国毛家湾社区大学达成交流合作意向,出访加拿大温哥华社区大学、韩国湖南大学,就加强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达成合作意向。在江苏省的部分外国专家、美国西海岸超生学院院长等10多批外宾先后来我校参观访问。

8.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二、主要经验

1. 坚持目标引领,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在十二五期间确立了做优师范类专业群(重点为学前教育)的目标。全校上下以目标为引领,围绕培养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做好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建议,使学前教育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带动学校其他专业影响力的提升。与此同时,盐师、阜师两校抢抓学前教育发展机遇,结合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成立升格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校转型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顺利通过评估。

2. 坚持质量立校,注重特色凝练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学校重点打造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旨在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叫得响的优质幼儿师资。围绕这个中心工作,学校还着力打造艺术类专业群,艺术教育特色鲜明,成绩斐然。音乐、美术等师范专业一直领衔省内同类学校,为盐阜地区培养了一批音乐、美术教育工作者;学校开办淮剧专业、杂技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积极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贡献,许多学生在国家、省市的艺术比赛中屡获殊荣,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艺术从业人员。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在苏北地区也享有良好口碑。

3.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社会服务

坚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优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创设环境,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教师通识技能培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关注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综合评价;韩语、建筑、艺术设计和酒店管理等职教类专业的毕业生广受欢迎,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实现良性对接。

三、存在不足

1. 高教化的进程有待加强

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2005年起我校实行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大专学历的培养体系,先后挂靠江苏教育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在传承几十年中师办学优秀传统的同时,还未能跳出中师办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惯性。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等教育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大学理念、高校机制、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需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理念升华和观念转变,推动资源整合和优化,规范办学行为,解决发展瓶颈,提升培养层次,推进高教化进程。

2. 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绩,与学校当前面临升级转型相对应的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要求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教育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尤其是职教类专业,需加快实习实训平台建设。二是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拓展不够。学校需统筹建设一批高品质公共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积累一批以精品课程为主体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平台,建立学生与教师网上教学互动平台。三是实行学分制的一些障碍因素还没有消除。学分制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必须加大推进力度,学习借鉴同类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快学分制配套措施的落实,为探索学分制改革创造条件。

3.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推进

师资配备的数量、结构、层次矛盾比较突出。师资总量不足,学科、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亟待提高,高水平双师型师资不足,专业课程教师相对偏少,优秀年轻人才储备不足,与高等教育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4. 基础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学校目前刚纳入高等教育序列,办学底子较为薄弱,欠账较多。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办学投入不够,办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图文资料等总量相对不足,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办学经费的投入,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四、形势分析

1. 自身条件

学校经过整合升格,办学历史悠久、实践丰富、积淀深厚的“两师四校”融为一体,师范、艺术、建筑、外语等专业群各具特色、互相支撑、相得益彰。目前,在全国同类高校中,专业门类最全、学生人数最多、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自身优势十分明显。跨专业融通、跨学科嫁接来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我校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全校师生员工都应对学校实现强强联合而自豪,对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充满自信,并充分认识到,从资源聚合到资源组合再到资源裂变,将成为学校在今后发展中,打造特色、塑造品牌、强化优势的活力之源和兴校之本。

2. 发展环境

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文件,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指引,相关专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江苏省和盐城市的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新建、扩建1000所幼儿园,省优质园比例达到90%。根据年度数据报告,目前江苏省学前教育师资仍有3万多的缺口,这为我校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教师教育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发展机遇,尤其是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为师范院校建设发展拓展了改革、创新的空间。同时,省、市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改革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学校建设,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五年制高职办学,稳定办学规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打造卓越院校、建设重点专业,全面提升江苏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我校语言类、建筑类等专业随之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3. 形势研判

我校虽然已经成功入列高校序列,但与省内外一些兄弟院校相比,我们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必须尽快形成大学的办学理念及管理机制。同时,全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幼儿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须达到60%,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须达到90%。而我校现以培养专科层次的学生为主,其学历在五年后明显不能满足全省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需求,这对学校将来的办学既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十三五期间,学校在办好专科专业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与本科高校合作开设一批本科专业,为将来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实现新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改革转型为动力,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和沿海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叠加区位优势,凝练特色,锻造品牌,追求卓越,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让每一名师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积极投身“两聚一高”实践,深度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秉承“大学精神”,兼容并蓄,至善臻美,构建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与高校文化体系;树立“精品意识”,放眼国际,内涵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弘扬“工匠精神”,科研引路,质量为本,锻造专业品牌和办学特色;强化“服务意识”,立足江淮,面向全国,打造产教学研融合、职前职后融通的发展格局;传承“红色基因”,二次创业,负重敢为,全面提升综合实力,追求行业领军、全国一流的办学境界;到十三五期末,努力实现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新突破。

2. 总体要求

(1)建立高校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制度体系,科学设置学校党政内设机构,完善校、院(系)二级管理机制。

(2)合理布局办学规模

学校规模保持相对稳定,重在调优布局结构,提前布局人口高峰期的发展空间。

(3)着力优化专业结构

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职教类专业。做优师范类专业群、做强建设类专业群、做亮艺术类专业群、做特语言类专业群、做精服务类专业群,做大成人教育、做好在职教师教育。

(4)不断强化内涵提升

坚持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创特色、树品牌、求卓越,拓展教育国际化视野,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5)积极培育高校文化

弘扬大学精神,塑造大学文化,重视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加强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雕琢精品校园文化项目和品牌,彰显铁军红色文化、国家非遗文化等特色,展示学校魅力、提升文化品位。

(6)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备专科人才培养体系,部分优势专业瞄准本科教育的标准进行建设,并构建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机制。推进学分制改革,强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促进学生一主多辅发展、一本多证培养、一专多能成才

三、具体目标

1. 人才培养目标

十三五末,全日制专科生规模6000人左右,其中,外省籍学生达600人。联合培养本科在校学生达200人。提前论证人口高峰期有10000名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就业率达到98%以上,新建学生实习、就业基地15个。

2. 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培育点)1个。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专业数量19个左右。加强课程建设,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加强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建成省级实训平台1个、西部地区实践基地1个。重点打造幼儿科学教育、幼儿德育和创新创业等3个以上教学、科研、实训一体化机构。

3.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十三五末,专任教师增至620人左右。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00人;博士20人,硕士比例达85%。30名以上教师入选省级各类人才工程。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

4. 科学研究目标

十三五末,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达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社科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达到6项。省社科基金项目达到3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达到30项,省高校哲社项目达到30项。创建市厅级以上科研基地5个、科研创新团队3个。CSSCI(南大核心)论文1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个、市厅级科研成果奖10个。出版专著、教材数量逐年增加。到十三五末,纵向资助经费总量达100万元,横向资助经费总量达300万元,经费资助标准和学校配套资助经费比例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5. 国际化办学目标

十三五末,新增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研修、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50人。新建2个境外教师研修基地。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学生交换的学校达到6所。新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6. 社会服务目标

十三五末,自主创办附属幼儿园2所,合作创办幼儿园、亲子园等教育实体10个,其中省优质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000名左右,成功组建幼教集团。我校成立盐城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 和“初等教育研究所”,成功申报3个以上学科专业的研究、培训项目,努力打造5个市级以上师资培训品牌项目。建成建筑智慧园,打造全市建筑类人才培训、考核、鉴定和实习实训一体化平台。成教本科在册人数达1500人。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着力推进以九大工程为载体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一、人才培养工程

以培养具有远大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能够在社会各领域发挥栋梁作用的人才为宗旨,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三年制专科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学生一主多辅发展、一本多证培养、一专多能成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 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全面推进专科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学分制进程,形成系统的专科生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双十工程(十强教学团队、十强教改项目)、三个一百工程(一百个优质教学教改项目、一百节高质量生态课堂、一百篇体现高品质教学成果的论文)、三个一千工程(培养千名学习之星、千名创业之星、千名志愿服务之星),通过十、百、千等专项工程建设,培养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建设。

2. 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到2020年,争取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程不少于4门,申报省级优秀教学成果8项;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和精品课程数量翻番。建立激励机制,对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进行相应表彰奖励和经费支持,切实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3. 推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深化实践教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突出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开发实践课程;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积极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创新基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平台,大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切实满足每一门核心课程教学训练的需求。根据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保持并拓展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积极追踪盐城大市区产业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专业建设工程

提升层次,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以完善专业布局、优化学科结构为主线,形成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相统一、师范教育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1. 着力完善专业设置

遵循立足师范,学前为主,多元发展,服务地方的原则,构建以学前教育为重点,师范专业与高职专业融通互补的专业框架。

在适度延续原五年一贯制专业建设基础上,稳步发展三年制专科学历教育。首先集中教育教学力量重点建设以下6个三年制专科专业:师范类设置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三个专业,职教类拟设置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三年制专科专业设置将随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不断优化、发展。2017年拟申办5个专业:应用韩语、体育教育、早期教育、儿童成长与健康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2018年拟申办5个专业:应用日语、市政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港口物流管理等; 2019-2020年拟申办舞蹈教育、酒店管理等专业。创造条件申报小学教育(全科)专业。

2. 悉心打造优势专业

根据学校专科办学定位,对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各专业建设进行高起点设计,做大做强学前教育专业,做精做优小学艺体教育专业,拓展开发职业教育专业,完善提升职后培训体系。要重点推进学前教育、小学艺体教育、建筑、艺术设计等专业建设,确保针对性投入,在人才引进、设备添置、经费保障等各个环节实行政策倾斜,确保以卓越的成绩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发挥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创造并积累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2016年起,用5年时间努力完成20个左右三年制专科专业的建设任务,并且有不少于3个专业成为省级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含建设点)。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形式,拓宽应用韩语、应用日语等外语类专业的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实力。

3. 努力提高专业层次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突破口,带动小教(音、体、美)等专业,力争以“卓越”等级通过专业认证。随着小学幼儿园师资的入职学历要求的逐步提高,国家也大力鼓励高职人才培养的高学历通道的构建。我校优势专业要主动与有关高校合作,积极探索专转本专接本人才培养的试点,力争早日实现师范生规模化在校本科培养的实践。到2020年,争取所有师范类专业和多数高职类专业与本科层次办学建立稳定的衔接通道,为学生的学历提升和专业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便利,为未来申办本科层次的高校奠定坚实基础。

三、师资建设工程

1.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从学校发展战略出发,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使人才引进与学校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相适应,与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相协调。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打破身份、部门、行业和地域限制,面向国内外、省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的教授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十三五期间,将有计划地引进教授612人,引进博士15人左右。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将参照兄弟院校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和相关科研启动经费。

2. 强化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继续以省青蓝工程、省“333工程、省双创人才、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六大高峰人才、校科研创新团队为龙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一批省、市、校级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实行目标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明确职责和应有的待遇,加强考核,努力实现培养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对正高职称特别是教授的培养,在学校、院系、个人共同努力下,有计划地确定培养对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和优势,建立起联合攻关的创新团队,发挥团队效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每位正高职称人员和学术带头人带领3~4名中青年教师,组建人才梯队。学校将设立专项津贴,匹配专项研究经费,明确研究任务,学校定期检查考核。

3. 提高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根据重点专业(群)建设和主干学科建设需要,选派重点培养对象出国出境培训、赴国内外名校做高级访问学者;鼓励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为抓手,有计划地选送一线骨干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向江苏省教育厅争取师资培训指标和专项经费,鼓励优秀教师参加各类高职教育培训和访问学者(工程师)等项目的研修。总结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经验,完善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师岗位要求,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风,进一步落实教学督导制度。

4.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科学考核、按岗取酬的原则,逐步推进用人制度的改革。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定岗定编,强化岗位,淡化身份,积极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建立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在加强业绩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岗位津贴发放制度,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实行对正高职称人员专项岗贴的政策。根据责权利相结合、办事权用人权相统一的原则,扩大院系的自主权,并逐步向学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过渡,进一步激发院系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 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方联动。组织学校与企业共建各类产学研联合体,组织老师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或开展联合攻关。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科技园之间的人才合作模式,选聘优秀的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学生的双导师制。

四、科学研究工程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建立并完善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及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调动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打造科研团队,构建科研平台,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积极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催生高水平学术成果。逐步形成以科研带教学,以科研促教学的局面。学校发展全面步入以科研支撑学校内涵发展、特色提升的轨道。

1. 完善科研管理机制

加强科研的宏观指导与引导作用,建立并完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把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逐步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认真制订和修订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使科研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完善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审议专业设置、审定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科研成果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院系的科研工作职责,实施科研目标管理,逐层落实十三五科研规划目标。制定科研优秀二级单位的奖励办法,形成二级科研管理网,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

2.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结合学科队伍建设,构筑学校人才高地,制定优惠政策,稳定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调动学校的整体资源,在职称评定、稳才引才、科研奖励等方面统一政策导向,鼓励学科交叉、提倡协作攻关、培育团队精神;要在工作中重点培养若干名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具有厚实的学术功底、深邃的学术眼光、宽阔的学术胸怀,团结和带领一批学术骨干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研究,带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逐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大幅度提高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的经费主要用于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研究所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和资助、校级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科研奖励和开展学术活动等。结合院系专业优势与专业特点,找准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确定重点研究领域,力争实现高级别项目研究水平与质量的突破与提升。重视申报前期辅导与后期论证,鼓励团队协作,提倡跨院系、跨专业、跨学校联合攻关,推进多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集中优势科研力量攻克重大重点项目。

4.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加强与国家部委、省教育厅、科技厅、社科联及相关科研主管部门间的纵向、横向联系。通过校内外科研资源的重新集成与再整合,搭建新的、各种形式的科研平台。在继续发挥好盐城市基础教育研究会作用基础上,成立小学教育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所艺术体育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再建中日韩文化交流中心;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建筑技术研究所非遗保护(淮剧、杂技)研究所艺术设计研究所旅游管理服务研究所新四军(鲁艺)传统研究会。通过对这类教科研实体平台的认真建设,催生科研成果,提升学术水平,培育师资团队,深化专业建设。

5. 优化科研学术环境

抢抓各种机遇,创造条件,争取开展跨学科、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营造有利于科研发展的学术环境。鼓励和支持各院、系、所承办省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学校将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主动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积极开展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扩大我校科学研究在全省以及全国的影响,拓展我校开展国内、国际合作研究的空间。

五、立德树人工程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叩问大学使命,坚守大学精神,构筑大学思想道德高地。加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 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加大思政课与互联网两大渠道融合的创新力度。抓好思想政治课这个主渠道,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思政课求真、向善、臻美。精心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新媒体崛起所带来的信息交互和裂变,极大冲击着“虚拟社会”的文明底线;微阅读、读图式等碎片化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离常识更近,离思想较远。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时空环境,要求我们不断拓展“互联网+思政”平台,使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在校园门户网站推进互联网+微党课,形成教师引导、朋辈引领、知行合一的机制;推进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育人,形成学工队伍走进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制度化引导管理机制。同时,还要让思想政治工作“潮”起来,引导师生员工投入新媒体、创新表达,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

2. 要增强“三大阵地”协同意识

要坚守“教育性教学”原则,抓好课堂讲坛的阵地管理,严格落实好“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这一要求,真正负起管理责任,绝不给各种错误观点在校园传播提供渠道。每年组织1次德育进课堂的教学评比活动,1次德育教案评比活动,切实推进德育课走进专业课堂。承担省级思政课题2项以上,在思政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篇以上。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运作机制,制定出台《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德育考核方案》。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实行基础教育班主任制,高专教育专职辅导员制。设立专职辅导员岗位,引进专职辅导员人才,加强岗位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及素养。

3. 完善学生资助及奖惩体系

资助政策是一项惠民工程,在学生求学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贫困学生的求学压力较其他同学的压力更大,他们往往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心理压力,学校要修订完善《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资助管理条例》,完善资助政策管理体系,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之忧。在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措施实施过程中要艺术性渗透精神关怀及信念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隆重开展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干、三好生等奖励活动仪式,建立榜样引领作用,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学风及积极向上的政治思想氛围。建立勤工助学基地,至2020年学校为学生提供助学岗位200个,帮助学生适当缓解生活压力,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4.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学习、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成才。设置大学生心理安全课程,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室,引进、培养3—5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制定《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及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危机。每年开展2次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尤其对经济困难学生及离异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做好心理疏导及防治工作。定期出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简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院系、宿舍设立实体心理咨询箱,校园网页设置网络心理咨询箱,接受学生心理困惑咨询。

5. 强化思政教育阵地引领

充分发挥团学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挥活动的育人功能。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至2020年校级培训10期以上,培训人数达2000人。建设网络团校,随时做好思想引领工作。推进活动育人工程,利用重大节日及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的开展着力打造一批艺术品牌活动,力争在省级、国家级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佳绩。规范社团工作开展,丰富社团文化生活,至2020年学生社团达100个以上,精品社团5个,争创省级品牌社团2个,国家级品牌社团1个。全面实施素质拓展教育工程,建立《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评价机制》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及暑期社会实践等课外公益性活动以学分形式进行体现,学生每年要修满综合素质拓展学分,学分将作为评优、推优入党及毕业的必备条件。

六、文化提升工程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统领,以以文育人、以文强人、以文达人为原则,深入挖掘学校的办学历史,全面传承铁军精神,弘扬师范文化,以丰厚校园的文化底蕴。着力探索文化经典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提升师生的文化品味。大力营造仁爱、友善、文明、和谐的校园之风,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 做优校园环境文化

学校两个校区的建筑各有特色,各有风格,依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整体规划,点面结合,分步实施创建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制定《视觉识别系统使用方案》在学校办公用品、证件、旗帜、路标、网络媒介等物件及软件系统上统一设置标识,对内凝心聚力,对外扩大学校影响力。对学校建筑物、路桥、楼宇、河流湖泊、亭台楼阁、园林景点等进行统筹布局、修缮和统一命名、标识,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建设校园文化宣传长廊,提升师生文化交流的自主意识,营造宽松、自由的思想交流氛围。以专业文化为主特色,以校园文化整体风格为基础对校园环境进行区域分工建设,突出院系专业特征,彰显院系文化底蕴。根据各部门办公性质对全校办公场地进行整合和统一布置,改善教职工办公条件,提升教师工作的舒适度及幸福感。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一项形象工程,既要充分展现校园统合性及专业个性的特征,又要科学性与文化性并存,同时还要凸显出其文化的价值理念及价值导向,达到视觉感染,环境熏陶的作用。

2. 凝练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之根本,是学校未来发展之根源。学校坚持形象与内涵共发展的原则,建设校史陈列馆、华中鲁艺陈列馆,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凝练学校精神,明确办学理念。学校以红色文化为主基调,修缮铁军艺苑,建设铁军文化广场,首家在全国高校发起“百家红色联盟校”倡议,全面弘扬长征精神、铁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校训对校园发展的影响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相关活动,通过建设国旗班,扩大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主题演讲、征文、书画创作、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等文体及志愿服务活动,内修学生健康人格,外塑学生行为方式,同时让优秀文化深入人心。校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友会组织建设,组织校友论坛、校友讲座、校友活动周等活动,展示校友风采,扩大校友的影响力度及校友会知名度。

3. 打造校园魅力文化

以活动为中心,扩大文化建设外延,打造文化建设品牌,提升文化育人功能。积极推进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个社团活动,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每学期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年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一届田径运动会,以丰富校园文化形式,提升校园文化魅力。精心组织四个典礼活动,即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成人典礼,依托四类典礼唱响学校文化主旋律,弘扬学校办学精神。高度重视三个主题周活动,即科技周、推普周、社团文化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及载体,扩大校园文化辐射力。积极开展“两个主题校园活动”,即臻美校园、书香校园,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和品位。重点打造一个主题节,即校园文化艺术节,提升学生内在的文化涵养。创建“大学生艺术团”等品牌团队,在2020年要获得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表演资格,在省艺术展演活动中要分获器乐、声乐、舞蹈、戏曲四类展示的前三名的奖项,在省内艺术表演中打响自己的品牌。

七、社会服务工程

依托教育部、建设部建设类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省教育厅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基地盐城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等现有培训平台,从省市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多方争取培训项目,做精师资类培训,做强成教类培训,做好技能类培训,做大建设类培训,提高培训管理质量,努力实现培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做精师资类培训

搞好基础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服务小学、幼儿园教育改革,是师范院校三大办学职能中非常重要的两项内容。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充分利用好盐城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这一平台,努力争取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积极创建盐城市教师发展学院,进一步做好师训、干训工作。包括:(1)争取高端的师训、干训的国培项目;(2)增加师训、干训的国培、省培、市培、省市合作培训项目,包括校长(园长)、中层管理干部各类干训项目和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培训项目、特级教师、精英教师培训项目;(3)争取国家级培训项目2-3个,积极拓展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训、干训合作培训项目;(4)争取组织江苏省学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5)争取各县市区部分新教师入职培训项目;(6)利用好盐城市普通话测试站平台,拓展面向全市各行业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7)依托学前教育学院和幼教集团,争取成立盐城市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密切与各地教育局、幼儿园的联系,细化学前教育的培训内容,拓展农村幼儿园亟需的单项专题培训;(8)争取成立盐城市教育书法协会盐城市小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拓展基础教育书法教育类专题培训,打响学校书法教育特色品牌,打造“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2. 做强成教类培训

强化与高校的合作交流,为师生及社会人员提供学历提升的立体通道:(1)继续做好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开放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的网络教育、本函专函教育、自学助考教育合作培训工作;(2)拓展与南京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合作的音乐、美术、艺术设计、港口物流等方向的专函、本函教育;(3)根据社会需要,寻找合作高校,拓展学前教育等专业研究生在职教育;(4)做好校内教师学历提升的服务工作。

3. 做好技能类培训

为学生发展一专多能提供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主要包括:(1)师范生教师资格证考证培训;(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员、育婴师、营养师等项目考证培训;(3)英语、计算机、普通话、书法等考级培训;(4)钢琴、舞蹈、声乐、美术、朗诵等考级培训;(5)钢筋工、砌筑工、建筑CAD、施工员、材料员等建设类考证考工考级培训指导;(6)导游证、物流师等考证考级指导;(7)面向社区拓展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员等职业技能培训服务;(8)拓展文秘、会计等专业培训。

4. 做大行业类培训

目前,学校每年承担面向省市的建设类培训、考试达2万人次,在全省同类学校居于前列。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做好下列工作:(1)建设好江苏省建设与住房领域管理人员岗位无纸化考试盐城考点;(2)搞好每2个月一次的建设类BC类安全员培训、考试;(2)做好建设类专业岗位人员(十三大员)培训、考试;(3)争取建设类专业技术人员(瓦工、水工、电工等)的大规模继续教育项目;(4)争取安全员、八大员等继续教育培训、考试。

八、校园建设工程

以促进师资成长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加大实训场所和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末建设成基础设施过硬的智慧校园。

1. 完善教学设施设备

在整合两校教学资源基础上,加大实训平台和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完成所有教室的多媒体和网络设备的建设与升级,完成南校区实训中心和北校区综合训练馆(非遗、艺体)的建设,新建一批满足各专业需求的专业功能教室(35个以上),如师范生微格教学训练中心、心理实验中心、心理咨询室等,各院系都要建成一个高水平的教师教学研习室。其中,学前专业要建成专业实训教室20个以上,包括增建电钢琴教学训练教室(4个)、幼儿游戏设计实训室(2个)、科学活动实训室(2个)、社会活动实训室、美工活动实训室(纸艺、布艺、泥塑、绘画等4个)、幼儿园教学远程互动研究室、幼儿园活动模拟室、幼儿园环境布置实训室、五大领域研究中心等。每年有计划地建设10-15个教学设施项目,投入达到1500万元。每年新购纸质图书不低于6000册。

2. 建设五大功能中心

积极与盐城市城南新区管理委会、盐城市建设局、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接触和磋商,准备利用学校现有的相对独立的48亩地块,建设政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园,构建五大功能中心:一是引入知名建筑规划、设计、创意企业和机构入驻,形成建筑技术智慧服务中心。二是对外教育培训服务中心。三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技能实训中心。四是策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省级大学生创业中心。五是盐城幼专幼教集团管理中心。依托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品牌辐射效应,整合大市区幼教资源,创办附属幼儿园,发展加盟幼儿园,积极创建幼教集团。加速幼教集团运作模式的研究论证,分步推进盐城幼专幼儿教育集团的组建和规模提升,实现学校学前专业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培训五位一体,推动区域幼儿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3. 全面建设智慧校园

围绕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机制四项基本工作,以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建成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平台为基本目标,以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移动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和移动信息化教学应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学习方式的创新,教育管理的集约,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教学、科研网络平台建设,全面开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增加数据库的范围、容量和内容,适当增加对电子阅览室设施设备的投入,继续加强数字图书馆、无纸办公系统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九、创新创业工程

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培训,促进我校教育教学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1. 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一是明确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注重需求导向,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采取分层施策原则,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以创新精神和人格养成为目标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面向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组建“创业班”,开设创业学程和培训体系。加快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校本教材建设。

2. 构建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改变创新创业导师缺乏的现状,聘请知名科学家、企业家、行业专家、风险投资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和项目指导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创业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全程式指导、一站式服务。注重市场导向,鼓励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探索创业教育+创业训练营+科技创新计划+创业实训“全维度”的创新创业体系。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2020年力争在校内建立创业项目20个,向外推荐优秀的落地创业项目2-3个。以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为抓手,积极组织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及创业书设计大赛,选题立项,团队打造,提升作品质量,力争在省及国家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 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意义、理念、典型案例等方面的校内外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各院系各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全体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倡导“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氛围,试行弹性学制,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培养创新创业的文化土壤,让创新创业文化扎根于校园。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 加强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握方向,凝聚人心,营造和谐,促进发展,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采用菜单式选择、项目化推进,创新小微型党组织生活,增强时代感,提高党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统战、共青团、关工委及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增强向心力,汇聚正能量。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完善干部选任和优化配置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大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坚持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和项目化考核,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育英才,安安静静搞学问,扎扎实实做服务。

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着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和浓厚氛围。促进各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

4. 健全高校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学校党政内设机构的组织架构,完善学校、院系二级管理机制,实现低重心,扁平化,高效率。发挥好教代会、工代会和校内“两代表一委员”、民主党派等在民主治校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好学校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授治校中的积极作用。

5. 成立规划实施组织机构

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组成学校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各二级单位要以本规划为基础,制订各类专项规划、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重点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规划有效落实。

二、制度保障

1. 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制度建设

深入贯彻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关精神,积极推进教学、科技产业、招生就业、继续教育、人事、分配、财务、审计、资产、后勤、保卫等管理体制改革,制定符合学校特色和实际,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确保在实践中全面推进,取得实效。编制《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章程》,形成系统的、可操作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学校章程的贯彻落实,并及时将各项改革的成熟经验上升为学校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优化,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增强依法办学的严肃性和制度性。

2. 完善管理体制,坚持依法治校

构建统一领导、多元治理、和谐善治、科学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使学校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大学章程日臻完善,文化制度体系不断健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趋向现代化。完善议事、决策、管理、监督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构,加强校情研究和通报,畅通信息沟通、意见收集、建议反馈等渠道,增强科学决策、组织实施的能力。建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治校作用。拓宽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搭建以教代会、学代会、校友会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平台,完善民主管理体制。

4. 明确主体职责,提升管理效能

积极推进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界定学校、院(系)职责权限,管理重心下移,权力充分下放,增强院(系)办学功能,调动院(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管理目标,理顺权责关系,使院系逐步成为教学科研、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办学主体。同时,建立精细化管理的主导机制、运行机制、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培养师生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切实增强执行力和管理效能。

三、资源保障

1. 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高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优化资产配置,使得学校国有资产在各部门之间能够充分共享和调剂,提高资产利用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试点社会投入配套改革,鼓励院系充分融入市场,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横向研发、咨询及技术服务、整体捐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等合作方式,引入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投入资金设备,加强内部建设。

2. 健全财务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服务与管理并重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职能,突出服务职能,完善监督职能,防范财务风险。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分类实施财务收支、工程科研项目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改革经费划拨方式,结合办学规模、周期性绩效考核等情况,赋予院系自主制订课酬标准、发放课酬、聘用兼职教师以及实行二级绩效津贴分配的自主权。

3. 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坚定“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刚性化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目标,遵循“师生为本”和“师生满意”的服务原则。通过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构建切合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实现后勤保障服务的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打造规范、有序、健康的校内市场,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四、氛围营造

1. 注重舆论宣传引导

通过专题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规划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深刻理解学校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并通过广泛宣传吸引广大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为实施规划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外树形象、内聚合力”的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宣传舆论引导能力,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重点做好主题特色宣传、成就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学校在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充分发挥“两微一网”新媒体平台即时沟通、互动反馈的作用,及时回应师生和社会关切,第一时间传递幼专好声音,讲好幼专故事。着力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宣传队伍建设,成立“幼专传媒”大学生新闻宣传中心,打造学校新媒体宣传品牌,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不断强化监督管理

对规划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和责任主体,并将主要任务和核心指标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控制,探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期末考核,及时掌握规划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对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考核范畴。

3. 推进民生改善工程

关注师生民生需求,努力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通过学校事业发展,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整合资源建设大学生服务中心,构建全方位协调育人、助学帮学、权益保障和生活服务的联动机制。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大力建设文明校园,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校风校纪、校园文化、校园环境等建设,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大力建设平安校园,积极化解矛盾冲突,配合驻地政府、相关单位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力建设节约型校园,认真贯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合理利用有限的办学资源。

 

核发:admin 点击数:1903收藏本页